本文来源:牛透社(ID:Neuters),作者:小帮如鱼方浩,原标题《揭秘:每年十多万亿GDP的物流行业,到底是个什么样?》。物流指闻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我是一个IT行业混迹了21年的老兵,做过很多IT相关的事,也基本都是在企业服务圈子。
过去四年里,我在一家物流行业做互联网化和信息化服务的企业——G7公司工作,负责产品开发和研发管理。
大家对于顺丰、京东配送、菜鸟,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其实,物流行业远比大家每天接触的这些东西要多得多。
事实上,物流行业是一个每年有10多万亿GDP的行业,是中国最大的行业之一。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些大公司,包括顺丰、德邦在内,加起来恐怕连整个物流行业的1%都不到。
其原因在于,大家所熟知的物流行业大公司,基本都是TOC的,比如快递。但在整个物流行业,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公司,比如:铁路运输、轮船云图、特殊行业的运输等等。
更直接地来说,中国几个大的快递公司加起来可能还没有UPS一家大。UPS一年差不多1千多亿美元的销售额,但是顺丰每年也只有几百亿人民币而已。
在这个行业里,提供互联网和软件服务的公司至少有几百家。由于中国物流行业是非常分散的,所以为这些公司做服务的企业也非常分散。
一、物流行业生态系统
在我加入崔牛会之前,有一场分享中提到:交易服务可能是SaaS服务最有利、最容易切入的应用。其实物流行业同样如此。
物流行业生态系统,我用三句话做总结:
第一,非常分散;
第二,正在快速的集约化发展;
第三,互联网对这个行业影响非常大,过去这几年尤为如此。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读过很多相关的研究报告,结合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做出了以上的总结。
我将物流行业分为几个层次。(并不是层次高的占比就越高,仅仅只是分层而已)
从下往上数第三层是崔牛会里很多牛油都在做的事情,比如:报关平台、tms、ERP、设备管理系统、GPS定位服务等。
从上往下数第二层则是一些管理服务,比如我们听到过的DHL、中外运等等,它们都属于基础的管理服务。
还有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冷链、化工品,在这些领域里也都有很多挺大的公司,他们就是做管理,但实际运输或者实际仓储服务却不一定做。
这幅图是把前面那幅图做了一个更细致的划分,也许有很多分类在行业里并不一致,但这是我的理解,仅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最熟悉的公路运输企业的状况。尤其是我过去几年看到的,在公路运输领域里面最主要的机会,以及这些机会反映出来的一些本质。
二、物流行业中小企业服务的机会
1.信息化发展滞后的原因给大家做一个比较:美国最大的运输企业大概有10万辆车,而中国最大的运输企业也就不到辆车。
当然,这里说的不是像顺丰这样的公司,因为顺丰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属于运输企业,它既有运力也有货,所以也可以说是甲方。因此我们不把顺丰列在其中,仅说单纯的运输企业。
这么分散的一个行业,导致了一个现象:这个行业的信息化发展非常滞后。
行业里有着大量小企业、夫妻店或者兄弟几个人开的店,他们过去都不太需要信息化。此外,稍微大一点的企业,也都非常不愿意花这个钱。
另外,运输行业是国家比较早放开的一个行业,所以其竞争结果是——几乎过去的所有国营企业都出局了,只有民营企业。
严格来说,普货运输基本都是民营企业,除了中石油、中石化、烟草专卖等国家控制的资源,由国营企业在做运输,其他都是民营企业。
过去这些年,有非常多的IT公司、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试图在这个行业里找到一些机会。而我们做ToB的业务,无非是思考怎么样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能看到很多的机会,行业里还有非常多的痛点,非常多的公司都在尝试,但是赚钱不易。换言之,有痛点,但是从用户痛点里赚到钱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2.五类物流企业服务在这里,我们主要是说小企业的机会,就不谈大企业服务的事儿了。
①TMS
小企业最多一类的普货物流企业,我们就叫小专线或者小车队等等。
最开始,绝大多数的公司试图做一件事——TMS,运输管理系统。凡是有车、有货这样的物流企业,每天都在做业务,还要记录货、记录车、记录运行情况、记录该跟客户收多少钱、记录跟司机(尤其是跟一些外部司机或者外部车)的交易情况等。
上图是行业比较著名的运输企业信息化公司——车满满的产品手机版界面。(这是我从网上截的一张图,)图中显示,这个月这家公司跟他的客户有哪些活,应该结多少钱,这是很基本的界面,也是非常基础的TMS公司的界面。
这是一个实际的车队,也算是一个中型车队。目前大概有辆车,年营业额大概有好几千万,他们公司的内部每天在用这款产品。
这个车队主要是整车运输的,大家可以看到,它记录的是:每天哪趟车从哪儿到哪儿、出发时间、到达时间、行驶里程、路上开销等等。
这家公司通常会让客服小姑娘把这些数记下来,有的是司机照照片过来,她做记录,有的是从其他系统把信息拿过来,有了这些数据以后就可以做结算。
事实上,早期的时候,TMS最开始做信息化的公司,大多数都是在做这一块。这个行业里对小企业服务的公司,包括蓝桥、卡行天下等等。其中,有一家经纬投资的公司叫oTMS,是这几年崛起的,他们给上游企业服务。
但是到目前为止,做TMS服务的公司,我们还没有看到做得特别大的。严格来说,给大公司做TMS服务的有几个不错的,但是给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我们还没有看到上万级别的企业。
②专线、中小型物流公司交易服务
在物流园区里,原来都是散货司机,所以园区里有非常多的黄牛。黄牛最开始把货的信息写在小黑板上(很多公司用小黑板发布信息),有人就去找货。
但实际上,这部分总量并不是特别大。我们叫这种发布信息的,叫做“信息部”,信息部找货量不是特别多,可能仅占到10%,因为这都是散货,通常应该是10%到20%之间。
在这10%到20%的散货里,过去几年产生了两个非常大的公司,一个叫货车帮,一个叫运满满。
货车帮、运满满实际就是类似于滴滴的公司——他们自己都管自己叫货运市场的滴滴,都是做货运市场的即时交易信息服务的。换句话说,他们是把原来信息部黄牛的生意给抢了。
当然,他们最开始还是挺聪明的,他们并不说“我要抢你的生意”,而是提供了一些信息工具让黄牛用,说能帮黄牛更好的去撮合交易。
但实际上,温水煮青蛙,这些信息部、黄牛最开始用他们的工具,后来信息都集中以后,有货的人和有车的人,他们也都有这个工具,发货的人就开始自己发布信息,找货的司机就自己去找货了。
如果大家现在去货运市场,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信息部了,或者说信息部越来越少,已经逐渐退出市场了。当然,货车帮、运满满也是比较苦逼的,它们不像滴滴每天都有多少个亿的收入。
就我的判断,目前货车帮、运满满合并之后,他们可能也并不敢对交易服务直接收费。因为一旦他们撮合了一笔交易,去收差价,肯定有人用不收差价的方法去做,比如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
所以货车帮、运满满合并以后,他们最大的赢利机会是金融和后市场服务,这是他们今年最主要的布局。
货运市场的交易服务,在当年的竞争惨烈程度,我相信与跟滴滴、快车这些相比也是有过之无不及的。据说他们每天“打架”都有几十起,每个月赔款预算可能都有几十万、上百万,是非常惨烈的。
不论如何,即时货运交易这样的生意已经跑出来了一个巨头,就是合并后的货车帮运满满。
③快递、大型物流公司交易服务
货运市场的另外一类交易服务,是给快递、快运等等大型物流公司做整车交易服务的,或者说帮大型物流公司去找零散运力的公司。
这其中有一家公司跑出来了,叫福佑卡车。他们也就发展了三年时间,现在估计已经做到一年十几个亿的销售额。
这家公司提供的最主要的交易服务,实际上是提供给大企业的,让大企业去找零散运力的时候更舒服一些,比如它提供开发票的服务,提供担保的服务等等。
像福佑卡车这类公司,以后可能也是要做金融和后市场服务的。但是这一类服务,我们的判断是提供帮大公司找小的运力这种服务,它可能会变成一个四方公司,而四方公司就不是一个全行业的平台公司。
我个人估计,可能会有多个像福佑卡车这样的,做这类交易服务的四方公司出现,我觉得这其实也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④管车服务
还有一类服务,不是交易服务,我们称其为管车服务,这是G7的模型。
如果大家翻到前面的行业生态结构图,就可以看到G7结构是管车服务,只要是有车的或者有货的人,都会对这个车的信息有兴趣。
司机会对车有兴趣这是毫无疑问的,物流运输公司对这个车有兴趣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买车要对车进行维护保养、跟踪车的位置。同时,他们的客户也对车有兴趣,因为他们要知道你是用什么车给我拉的?这个车到哪儿了?
当一个上游企业要找下游的时候,他也要知道,你到底有几辆车?你能够调配的车辆到底有多少?能不能保证在急的时候,我的货能够随时发出来。
因此,G7做管车服务的出发点是,这么多人都对车有兴趣,我就做好管车服务,满足所有人对车的诉求。
坦率的说,管车服务也赚不了太多钱。因为中国不像美国,能赚到美国的五分之一就不错了。
管车服务或者说车队管理服务,在美国平均每台车每个月可以收到美金,在中国能收到人民币就不错了。所以,实际上,G7接下来要赚钱的地方也是金融和后市场服务。
⑤油品贸易/服务
从生产要素来说,在物流里有路、油、车、货、人。
有一家公司叫找油网,它是从找钢网孵化出来的公司。因为它发现了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加油站或者是大的贸易公司不能服务到的地方。
他们找到了这样的机会切入市场,给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用油多)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帮他们找到更便宜的油、更适合的油,帮助贸易公司找到更多的客户。
找油网可以赚到一些批发、零售的差价或者返点,但是我相信它接下来也一定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