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07.31
前阵子,有个妈妈带着突发荨麻疹的宝宝来找我,说孩子前2天刚发过高烧,全家忙上忙下,好不容易给把烧退下来了,可一早起来,突然发现孩子肚皮上、背上、脖子、额头上,长了不少红点点,孩子痒得烦躁不堪,一直哭个不停。
我仔细检查后,告诉家长孩子这是发了急性荨麻疹。
妈妈一听,惊讶地说宝宝没吃什么特别的东西,怎么会突发荨麻疹呢?这就要从荨麻疹的发病原因说起了。
图片源自网络
什么是荨麻疹?
荨麻疹,它本不念(xun),而读作“[qián]前”。
荨麻是一种植物,人不小心接触后会出现过敏性红斑,后来,医学上把类似的病变叫作“荨麻疹”,但几乎90%的人都念成了“寻”,因此《新华字典》只好增加一个读音[xún],专指荨麻疹这个病,而植物还是叫[qián]麻。
《医宗金鉴》中说道:“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
其主要的表现为,初起时皮肤瘙痒,接着出现风团,发作的部位不定,忽然出现、忽然消失,并且不留痕迹。临床上又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发病快、好转快;慢性者可反复发作。
荨麻疹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西医认为,荨麻疹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局限性水肿反应,过敏常常是儿童荨麻疹的主要诱因。
所以,西医在治疗时,首先是选择找到并消除过敏原,即便无法完全去除,也要尽可能避免各种诱发加重的因素,其次是给予抗组胺治疗。
中医将荨麻疹称为“瘾疹”、“风丹”,认为本病主要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
人体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侵犯肌肤表层;或因为肠胃湿热上蒸,郁塞于皮肤之中;或气血不足,内生虚风;或情志受损,肝肾不足,导致风邪在肌肤中停留而发病。
荨麻疹有哪几种类型?
不同病因导致的荨麻疹,表现也各不相同,临床上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证型:
?风热犯表
图片源自网络
主要表现:风团颜色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则皮损加重,伴有发热,怕风,咽喉痛,舌红,苔薄白或薄黄。
发病原理:风热邪气侵犯肌肤,郁塞在肌肤之间,既不能向外透达,也不能向内疏泄,因此风团颜色偏红,灼热,遇热加重,遇风则瘙痒感加剧。同时伴有风热感冒的表现。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
?风寒束表
图片源自网络
主要表现:风团颜色苍白,遇到风寒加重,接触温热的东西会慢慢消退,舌淡,苔白。
发病原理:风寒邪气外袭,营卫不和,在五色中白色主寒,风性瘙痒,因此风团的颜色是苍白的,寒性阴冷,所以遇到温热的东西症状会减轻,这一点可以与风热相鉴别,同时伴有风寒感冒的一些表现,如怕冷、流清涕、不口渴等等。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
?血虚风燥
主要表现:多见于慢性荨麻疹,风团反复发作,病程长,下午和晚上发作,伴有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舌体干瘦,少苔。
发病原理:血虚时间久了之后,肌肤缺少气血濡养,化燥生风,这种风属于内风,风气长期停留在肌肤之中,因此风团或瘙痒容易反复。津血同源,血虚也会导致阴液不足,内生虚火,出现阴虚火旺的表现,虚热扰动阴分,午后和夜间症状更加明显。
治疗原则:养血祛风润燥。
如何用小儿推拿调理?
从以上荨麻疹的发病原理来看,无论是哪一种证型,都跟风邪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首要是祛风。
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穴位,叫百虫窝,也就是血海穴。百虫为患,身如蚁行,奇痒难耐,所以从名字看就可以知道,百虫窝是针对皮肤瘙痒的一个特别有效的穴位,而且“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血海穴有养血祛风,行气活血的作用,无论哪种证型,均可使用。
温馨提示:荨麻疹发作期,按揉此穴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较快地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血海穴
另外,针对不同的证型,在辨证准确后,使用对证的推拿手法,效果更好:
?风热证:可用外感四法、清肺经、清天河水,祛除外风,泻热除烦。
?风寒证:可用外感四法、清肺经、一窝风、外劳宫,疏风散寒。
?血虚证:这一类证型跟肺、肝、肾三脏都有关。可用清肺经、清肝经、补肾经,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加入补脾经、运板门,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还可以在足三里艾灸等。
外感四法-开天门
外感四法-推坎宫
外感四法-揉太阳
外感四法-揉耳后高骨
清肺经
清天河水
一窝风
外劳宫
清肝经
补肾经
补脾经
运板门
艾灸-足三里(右腿外侧)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除了用小儿推拿调理外,荨麻疹的饮食和生活护理也很重要,在出疹期间,一定要避免生冷寒凉的饮食,同时避免吹风和晒大太阳。
-案例分析-
这是我们在后台留言中,看到的一个真实案例,当时读的时候,能非常真切地体会到家长内心的激动,所以,特意分享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以下是留言原内容:
问:大家认为,妈妈的手法是否正确,案例中的孩子后续又该如何调理呢?
欢迎在文末留言,说说你们的看法,答案将在明日公布!讨论本话题且获点赞数最多的家长,可获得平台任意价值1套课程或邵教授面诊机会1次!
扫描?上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