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听上去像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有人说这是富贵病
有人说只有胖人才会得这种病
有人说少吃糖就不会得
……
这些说法都正确吗?
今天《大医生来了》节目,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华燕吟,请她来为各位分辨一下关于糖尿病的传言,哪些才是正确的。
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
华燕吟
少吃糖便不会得糖尿病吗?
错!
实际上,糖尿病是机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的结果,与糖摄入并没有必然联系。如果胰岛功能好,摄入再多的糖也可利用、分解、处理,血糖会在正常范围内。
胰岛功能不好的人,不只是摄入高“糖”会使血糖上升,其他含能量的食物如脂肪、米、白面同样有此类作用。所以糖尿病高危人群不只是要限糖,还要不定期限制肉类、水果、米面等主副食。
粗粮要比精米面升糖慢一些吗?
多吃粗粮对降糖控糖有帮助!
因为粗粮中膳食纤维可以效减缓糖类和脂肪的吸收,降低饭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及血中胆固醇含量。同时粗粮没经过精细加工,保留了种皮、糊粉层、谷胚等结构,可以为糖友带来很多营养物质。
是不是只有胖人才会得糖尿病呢?
不是!
临床上发现,“瘦糖友”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而2型糖尿病则“有胖有瘦”,这是因为超重或肥胖的人,出现代谢紊乱的可能性更大。
一般来说,瘦人得糖尿病多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胰岛素缺乏,人体不易储存能量,身体也不容易发胖。此外,现代社会节奏快,工作和心理压力大,极易导致体内胰岛素代谢紊乱。在此作用下,清瘦型的人也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会遗传吗?
会!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如果有糖尿病的家族史,患糖尿病的概率比一般人要大。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有研究发现,同卵双胎兄弟一方患1型糖尿病,另一方未来发病的机率高达50%。糖尿病的遗传倾向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为明显。
糖尿病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的发生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简单的父传子、母传子的关系。同时,糖尿病是否发病,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有些人虽然携带致病基因,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外因作用就不会发病。而对于某些有家族史的人,可能在家庭生活中早早了解到了糖尿病,因此很早就开始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这样的话,这部分人反而比没有家族史、但是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的糖尿病发生概率更低。
如何预防糖尿病?
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饮食,生活规律。多吃粗粮和蔬菜,不要一次性吃大量含糖物质,比如水果、蛋糕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品,比如肥肉、油炸食品等。控制每日总热量,做到营养均衡。
多参加体育锻炼。
维持理想体重,特别是注意控制腰围的过度增长。
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医院
上线嘉宾预告
周三(10月17日)10:00——11:00
浙江大医院
风湿免疫科主任
吴华香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症、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血管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来源:浙江之声·杨宸工作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小编邀你收藏浙江之声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