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读qian)麻疹是由多种致敏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黄帝内经》将其称为“瘾疹”,其它中医文献称它为“风疹块”、“鬼饭疙瘩”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称:“此症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垒成片。”
荨麻疹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先出现瘙痒症状,随后迅速出现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有的直径可达10厘米,或者更大。风团表面可出现水疱,疏散排列,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地形图等不规则形。皮疹的颜色为红色、白色或皮色。一般24小时内即可消退,也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消退后不留痕迹。部分患者有心慌、心律紊乱、烦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喉头水肿、头昏、血压降低或过敏性休克。如伴有高热、寒战、脉速、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要考虑为急性感染。
根据病程之长短,可将荨麻疹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荨麻疹可在短期内(数天至2周)痊愈;若反复发作,达数月(1~2个月)以上,甚至经年不断,称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一般全身症状较轻,风团时多时少,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
临床上治疗荨麻疹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阻断过敏源和抗过敏治疗。也就是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将之去除。
得了荨麻疹,应该怎样应对?
第一,保持健康的心态。荨麻疹的发作与情绪变化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要保持精神的愉悦,开心过好每一天。
第二,注意保持室内外的环境卫生。为防万一,最好不养猫、狗等宠物,以免宠物携带的细菌或过敏原引起荨麻疹的复发。
第三,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敬而远之。
第四,喝酒、受热、情绪激动、用力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的扩张,是激发或加重荨麻疹的因素,应尽量避免。
第五,橡胶手套、染发剂、化纤、羊毛服装以及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成不良刺激,应避免接触。
第六,寒冷型荨麻疹的患者不要去海水浴场,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患者还应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气温的高低增减衣服。如果是因为冷热刺激而引起的,我认为不要过分回避,相反应该逐渐延长接触冷热刺激的时间,以求慢慢适应。
第七,提防药物引起的荨麻疹。临床发现:四环素、青霉素等药物的大量使用,有可能诱发荨麻疹,在治疗其他病症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尽量用同样功效的药物加以替代。
第八,很多感染性疾病会导致荨麻疹的发生,如肠蛔虫、蛲虫等;龋齿、齿槽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等病毒性感染疾病;手足癣等真菌感染性疾病。此外,糖尿病、甲亢、月经紊乱,甚至体内潜在的肿瘤等,也有可能引起荨麻疹。所以要积极治疗原有疾病。
第九,荨麻疹的发生与饮食关系极大,中医所说的“忌口”对于预防荨麻疹就显得尤为重要。像鱼虾等海产品、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要避免食用。另外,过于酸辣的有刺激性食物,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概率,也要避免食用。
第十,研究表明,有很多中药,如:人参、枸杞子等,对提升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好的作用,这些中药还具有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等功效,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患者应咨询医生,针对自己的状况适当地采用中药加以预防。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