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德邦物流董事长兼总经理崔维星在北京宣布:德邦物流正式更名为德邦快递,同时接受了媒体记者的访问,我们选取其中的摘要,供朋友们思考!
问:德邦更名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崔维星:整个物流,别的做好了都是小成功,快递做好了就是大成功,快递规模效率特别明显。再一个,快递对管理要求也特别高。两方面,第一是做的差,没的也快;做得好规模很快就很大,别人就没法跟上。它是规模越大、就越有优势的行业。
快递是整个物流里面比较高端的,快递做好了,别的都基本可以做好。如果说快递做不好,那你就是一个二三流物流公司。别的做好了不见得能够做好快递,快递做好了其他就可以做好。所以更名为德邦快递,顺带做别的产品,用它牵头,全公司拼命集中精力把快递做好,带动别的业务基本上自然也会好。
我把德邦物流更名为德邦快递,实际上做的是物流(广义概念)的活儿,叫的是快递的名字。
淘汰刚刚开始,未来大淘汰不可避免
问:如何看待目前快递行业的市场环境?
崔维星:市场环境竞争是比较激烈,但我觉得还不够激烈。因为现在是所谓的二线快递比较艰难,所谓的一线快递还行,但是也会越来越激烈。
快递的用户转化成本很低,你服务第一天好了第二天就有,它的转化成本特别低,用户他肯定选择一个最好的,选择不用花钱,也不要付出成本。换仓库、供应链公司挺难,换快递公司容易。
现在淘汰刚刚开始,未来大的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我也不能预测那么好,我预测两年之内、三年之内、五年之内怎么样,我不想预测。
但是肯定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的公司可能生存越来越好,小的公司肯定越来越难。还是那句话,你一个人收一层楼,我一个人收一栋楼我都竞争不过你,你一层楼收件,我一栋楼收80件都累死了,那我怎么跟你竞争?所以开始是管一个村的人和管一层楼的人竞争,下一步管一栋楼的人和管一层楼的竞争,管一栋楼的人收80件累坏了,管一层楼的收件还很轻松,客户满意度还很高,所以这是规模的问题。
再就是管理的问题,管理好,人就去找你们;客户体验不好的,第二天就换第二家,换快递公司很难吗?所以管理好,客户体验好了发展就会很快,管理差、体验差的就会慢一些。怎么体验好?绩效、人才招聘、科技、信息化这些你都要做,不做不行。
现在德邦快递成不成?德邦快递基本还成,现在市场上各种口碑、服务还算行,但不能说特别好。我们在大件快递方面还算可以,机会比较大,客户对我们太多评价基本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别的方面还在不断地快马加鞭地追。
淘汰的时候会不会淘汰德邦物流?我现在只能说很有可能淘汰,所以现在深耕大件快递,大件快递没有做的特别好的。你说我能不能站住?我觉得站住还是没有问题的。那站住之后能不能做别的?现在就要聚焦精力,想一切办法,科技也好,人才也好,考核也好,奖励也好,把大件做好,站稳脚跟,这是第一;竞争当中就比较安全,然后别的再试探。
问:快递的业务收入到目前为止是怎样的?改名德邦快递之后,快递业务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
崔维星:收入严格来说是不公开的,我们是上市公司。要说的话,反正万票件量,每天收入、万,周日稍微少一点,周六周日稍微少一点,周一不错,从收入角度来说不错,因为我们件大,从票件量来看还是比较小的,微不足道。今年来亿的收入,我们现在增长是百分之五六十。刚才高会长说了,整个市场是增长20%,我们是五六十。但是远远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希望能增长更快一点。
问:你给你的团队设置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崔维星:明年计划还没有定。但是希望能够50%、60%也可以。
德邦会不会站队?
问:我们注意到快递市场最近有一些股权投资关系,市场变局也非常大。德邦其实没有非常直接的介入到这里来,德邦怎么维持自己?还是说因为你们一味要大量冲件,可能会依靠一个大的电商?
崔维星:站队的问题,是不是一个半伪命题,不敢说它是一个伪命题,但我觉得是一个半伪命题。阿里应该也没有想什么站队,公司经营好,他就投点钱,赚钱呗,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啊,我觉得有可能是这样的。
记者:如果阿里投你,你愿意吗?
崔维星:我没说不行也没有说行,可以探讨。我觉得是这样,他们可能觉得投资百世和圆通没有那么理想,然后中通和韵达好,他们就想投中通和韵达。站队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没有资格讲,是不是?我们太小了,万,谁搭理你?
另外一方面,如果从服务的角度来讲,(我们)跟客户站在一边,希望给客户提供好的客户体验,希望能够给客户服务好一点,把我们的大件快递做好。只要能把大件快递做好,客户体验非常好,什么就都有了。不需要站队,如果我的大件快递服务比别人好的话。
记者:有人有意向跟你们谈股权投资的事情吗?
崔维星:现在没有。我们上市了,有了就公告了。
记者:5%以下是不需要公告的。
崔维星:没有。
让送大件的人挣钱,这是硬道理
问:转型快递公司以后,有一些硬性指标或者要求,必须要送货上楼,德邦如何做到这点?
崔维星:实际上让快递员爽,首先是上楼机配上,不然他上楼太累,这是第一步。上楼机好像是五千块钱一个,配一万个快递小哥,也就是五千万不见了。
主持人:五千到一万一个。
崔维星:哦,是一万,不是五千。原则上要送上楼,实际上,30公斤以上的货一个人上楼是很难的。我准备过段时间自己背一下,试一下,不要讲快递小哥,我先背!为什么?观察一下大家存在什么问题,我再去解决怎么背,我背给他们看一下,这样才能够关心人家嘛。要不你天天说这个高瞻远瞩,那个大件服务,快递小哥怎么过?高管开始背,我先背。所以要全部配爬楼机,我自己背上去也累,我说要给他们配爬楼机,配爬楼机我来学,我来用,高管你去学。
第二个,提成要跟上,快递员工资很简单,就是挣钱,没有别的,客户服务,客户服务是我们从企业层面谈的;快递小哥,人家小孩上学还有问题,房买不起了,各种问题,总之钱最有用。所以薪酬方面、鼓励方面、考核方面、激励方面肯定要跟上,怎么跟?激励方案是不断地修正,先试点,看效果哪个好。不是上来就说每人发一个iphone或怎样怎样,我不这么试,搞一个细一点的,看上去像乌龟爬一样,但是最后能够达到兔子的结果,这是我的一种思路。马上就要兔子跑?兔子跑的事我干不了,乌龟爬的事我干得了。
问:就是在尝试过程中不断地修正?
崔维星:修正,找很多咨询公司也好,媒体也好,很多人一起去修正,但是肯定要让送大件的人挣钱,这是硬道理,如果挣不了钱肯定不行。那怎么样?他多挣点,我少挣点,这样把服务搞好我觉得是可以的,没有什么问题。
劣势终归是劣势,零担要快递化
问:您认为以后中国零担市场会变成沙漏状的结构,判断依据是什么?是不是零担市场规模会缩小?
崔维星:我觉得零担市场最终肯定要快递化,过去零担服务不好,零担市场,第一你服务不够;第二,你的网络不够强大。还是那句话,快递一个人管一栋楼,你一个人管一个村,管一个镇,我一个人管一栋楼跟你一个人管一个村竞争,你还是处于劣势的。但是因为零担是大件,劣势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劣势终归是劣势,它最终肯定要慢慢变化,要快递化。
但是有一些零担例如专业市场的,像我前阵子去的一个专业市场里面,他们说有亿货量,运费亿,是不是亿我不知道,当地人说运费有亿,人家的专线、零担、装车,一个零担司机、一个搬运工装车,那是技术活儿,他们收入要两万块,装的特别好,货特别顺。在那种专业市场的运输当中,网络是没有竞争优势的,因为网络广,中转流程多,家具破损就严重。
在有些市场,零担是有竞争力的。但是大多数市场,像我们一般市场肯定是要服务加强,服务加强肯定就快递化,现在国外看零担、专线这种模式很少,因为它讲服务,专线没有网络,没有网络怎么服务?我们在座的各位肯定不会用零担发货,零担跟我们在座各位没有关系,所以为什么一跟大家讲零担,问题就在这里。零担肯定要转型。
问:演讲中说的每年投入35亿元赋能大件,每年投入35亿元算是每年新增投资吗?
崔维星:我管的没有那么细。但是基本上就是在研发、买车、爬楼机、分拣系统等方面的投入,因为我们有估计亿左右的收入嘛,拿出10%来,问题不是很大。是各种合在一起的投入,肯定不是突然一下就投入的。
大件快递做不好,就没有资格想下一步
问:咱们大件快递的流量主要是来自于电商还是其他的?
崔维星:都有,我们现在主要说电商,因为电商是增长最快的,其余的是比较稳定的。稳定的可能各有各的路,新增肯定是电商最多,我目标是做电商,但是别的也做。我们给客户的感觉,我电商做好了,别的自然就做好了。
记者:现在阿里在投中通,包括之前百世。他投这些企业也开始逐步向大件快递走,咱们有没有感觉到心里一慌?
崔维星:我想替菜鸟说句话,大家总是认为菜鸟会抢占大家的业务,实际没有抢大家的业务,人家哪抢大家的业务了?投了百世,百世市值也没有很大的浮动,没有因此立刻盈利。投了圆通,也没有节节高。不能说菜鸟有偏向,我就不承认。我们要公平的说,人家菜鸟没有干涉业务,人家是比较公平的,我觉得菜鸟又推广电子面单,又推广菜鸟指数,又帮大家搞好IT,为中国快递发展操碎了心,自己天天亏很多钱。现在是这样的,未来怎么样我不知道。
问:您怎么定义“综合物流商”?如果把大件快递做好了,咱们有没有可能再向小件走?
崔维星:所有人都在做综合物流商。综合物流商就是从大件、小件、仓储、跨境、整车都在做,所有人都是这个方向。
问:以后小件咱们也会发力?
崔维星:看我有没有资格做,大件做好了就有资格做,大件没有做好就没有资格做。
问:有时间表吗?
崔维星:我觉得不管说的多牛,首先要聚焦,还是那句话,是以乌龟的速度来达到兔子的结果。我觉得就是要聚焦,大件快递做好了,才有下一步。大件快递做不好,我就没有资格想下一步。
最终的竞争在管理,但是没有人关心
问:您刚才提到零担快递,是不是今后咱们快递网络和零担网络要进一步整合改造?
崔维星:大件快递当然要整合我的零担网络,提高零担服务,比如像上楼、门到门,其实是在零担基础上提高服务。
问:大件快递主要做零担网络?
崔维星:现在零担网络跟大件网络是差不多通用的,没有完全分家,可能别的公司是分家的,我们公司是不分家的,为什么?如果零担和快递网络分家的话,我们就没有资格做快递。因为零担跟快递等于是合并的,所以我们有网络的基础,所以我们做大件快递有一点基础。如果我们分家了,我们从头开始做,我跟别人没有区别,我能有机会成吗?估计很难的,所以基本上不分家。但是未来如果做的很成熟了,快递发展很好的话,慢慢也可能会分家。现在也可以说是若即若离的关系。
问:快递跟零担网络是不一样的,从分拨中心到末端,是不是我们要重新改造零担网络?比如分拨中心要上大量设备?
崔维星:肯定要上。零担里面的小件货就上小件分拣设备,零担里面的大件货走另外一个通道。但是中间的运输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分开。快递很多的时候,自动发车就不需要;快递稍微少一点的话,有时候亏就亏在干线上,干线上空发不就亏了嘛。我们公司干线基本是满载的,成本低一点,但是有时候会影响一点时效,所以我们的网络在不断地优化。找数据公司、荷兰来的、美国来的,天天给我们算怎么样优化,要发挥出两者的优势,又要保证速度,这里面还要下一番功夫。
问:跟顺丰双方是一个竞争关系,这种竞争是差异化,除了大件,未来还会冲着哪些方向展开?
崔维星:大家都关心高科技,关心大数据,都关心无人机。我不知道无人机怎样运货,无人机怎么样挣钱,无人车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挣钱。要说我们跟顺丰竞争?顺丰都说了他竞争对手都不在行内,人家竞争对手是谷歌,我就没话说了。
我觉得我们跟他可能有竞争关系,实际上最终的竞争就在于管理,但是管理没有人关心,没有人有兴趣,说管理是个什么东西?管理就是让你的员工积极性更高,钱更多也好、提拔更快也好,必须让你的员工积极性更高,流程更简洁,然后数据化更好,客户体验更好。德邦如果有资格竞争并且获胜的话,最后必须要管理做好。落不到管理上,其实就是吹牛。
大件快递差异化跟人家不一样,这是表面现象,但是怎么保证大件快递质量,怎么能够做的比顺丰好?靠管理,人力资源,流程、科技,当然我说的科技不是无人机,不是无人车,我说的是系统怎样更好,客户下单的界面怎样更好,流程怎样更简洁,我说的这方面。这方面必须做的比顺丰好,才有机会成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