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胆结石”,大家难免都会紧张,毕竟胆囊里面长了东西,而且还是个“石头”。到底该怎么办?用不用做手术?做手术是把石头去掉胆囊留下呢,还是把胆囊直接切掉呢?有人说把胆囊一起切了防止复发,还有人说胆囊毕竟是个器官,还是有用的,应该留着。到底该听谁的呢?医院普外科主任李兵为您解答。
胆囊结石需不需要做手术?
李兵主任指出,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若有症状或合并有并发症的胆囊结石建议需要手术治疗!
那么,针对部分没有症状的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呢?
由于胆囊结石形成的因素较为复杂,相当一部分患者朋友们是在单位体检中偶然发现有结石,而自己本身没有任何症状表现,或有的人仅仅只有轻微的消化不良或者厌油腻。
针对以上情况,是否需要手术,目前在医学界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李兵主任还是建议大家: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应视情况而定,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但一定要定期复查。
通常情况下,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1、结石数量多,结石直径≥2-3cm;
2、恰好需要做其他开腹手术;
3、伴有胆囊息肉1cm(需要排除进展为胆囊癌的可能);
4、胆囊壁出现增厚(需要排除进展为胆囊癌的可能);
5、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胆囊已经没有存储和释放胆汁的功能);
6、合并糖尿病(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起来比较棘手);
7、有心肺功能障碍(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建议病情稳定时处理);
8、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
不少患者担心胆结石长期不治疗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有可能会!李兵主任讲道,胆囊结石容易诱发炎症,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进而发展甚至会引发癌变。“胆囊切除”是最有效,也是唯一的胆囊癌预防措施。
而对于一些“无痛”的静止性结石切莫得过且过。经常有患者在确诊胆囊癌后,问医生:“我这里从来没有痛过啊!”不痛,还真不是什么好事。李兵主任指出,没有症状的胆结石很狡猾,往往在于它在癌变前很难被早发现,因此不少胆囊患者因没有出现症状而错失治疗良机,最终让其癌变。那么对于这些“无痛静止性胆结石”,一定要定期复查,因为胆囊有结石就是病,不是痛了才叫病;癌变了,那叫病入膏肓!
患有“胆囊息肉”怎么办?
从临床经验上来看“不好的”息肉,有以下特点:1、超声检查有如下特点:基底宽、不带蒂、单发、超过1cm、短期内增大或者逐渐增大。2、50岁以后出现。3、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者胆囊炎者。这几种情况的胆囊息肉容易“出问题”,变成胆囊癌的风险很高,如果有以上描述的这些特点,建议手术切除胆囊以绝后患。
手术方式应该如何选?
目前,胆囊切除是全世界公认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胆囊切除手术分为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打孔”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不用下胃管、尿管,术后第一天就可以恢复饮食、下地活动。一般术后3、4天就可以出院,此项技术已非常成熟。
能不能只取石头把胆囊留下?
1、保胆手术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另外如果是泥沙样结石也很难取干净。相比之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更为稳定且成熟。
2、其实在50年前这种手术就开始做了,中国和外国都在开展,当时做的结论都是否定的,因为只是去掉了结石,而形成结石的因素并没有改变,因其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彻底,而被淘汰,如今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我个人不建议做保胆取石手术。
李兵主任建议有胆绞痛或进食油腻食物后上腹痛疼痛的“胆囊结石”,建议手术治疗,而体检发现胆囊结石,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是否需要处理,则按上面的描述或按照医生建议进行处理。
目前大家对“胆囊切除术”有哪些误区?
一、胆囊切除术后就变得“胆小了”?
这完全是断章取义,胆囊是人体参与消化的器官,和人的“胆量”没有任何关系!
二、胆囊切除后消化功能会受影响?
胆囊主要的功能是储存胆汁,胆汁是用来参与消化的,胆汁是肝脏分泌的,储存胆汁的功能在术后会由胆总管替代,所以胆囊切除后对人体没有大的影响。
医生有话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李兵主任建议大家在做好日常防护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少吃高脂、高胆固醇食物,辛辣或刺激性食物,油炸、膨化食物喝酒、浓茶或咖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多饮水。若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建议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