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20%~40%患者仍有心绞痛。
近期,欧洲心脏杂志发表文章,阐述了PCI术后心绞痛的潜在机制,并提出一种实用的诊疗流程。
文章指出,PCI术后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可能与冠状动脉循环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
造成心绞痛的可能的冠脉结构性原因:由于冠脉狭窄所致,比如支架内再狭窄、明确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病变进展、仍有残余狭窄、弥漫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和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如果没有冠脉狭窄,但有心绞痛,可能为功能性的,包括心外膜痉挛、微血管痉挛和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冠脉痉挛的临床特征是静息时发生心绞痛,夜间发作,无运动耐力下降。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特征是胸痛时间长,硝酸酯类效果差。
文章指出,尽管症状评估很重要,但经常不足以确定PCI术后心绞痛复发或不能缓解的原因。
文章建议,针对PCI后心绞痛复发,最好选择冠脉造影,以同时可以明确冠脉结构和功能。具体检查手段见下图。
文章提出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持续性或复发性心绞痛患者的诊断流程图,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进行评估、干预。
来源:CreaF,etal.Mechanismsanddiagnosticevaluationofpersistentorrecurrentanginafollowingpercutaneouscoronaryrevascularization.EuropeanHeartJournal.,4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邀请来自国内各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过去一年近30个重要指南进行了详尽解读,愿能为广大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点击查看内容长按图片,显示识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